球磨和棒磨,都是由筒体转动使内部装的磨矿介质发生运动,因此对矿石产生磨 碎作用。它们内部装的磨矿介质的运动,有很多相似之处,钢球的运动状态已经研究 得比较充分,所以选它作为代表来作说明。既然磨矿作用是钢球运动产生的效果,所 以研究钢球的运动学的目的,就在于对磨机的生产率,消耗的动力和最佳的主要磨矿 条件等作根本性的探讨。

图3-4-1磨机内部装的钢球的运动状态 (!)—泻落式;(")一抛落式;(#)—离心运转
研究磨机内的钢球运动拍摄的照片,可以归纳为下图中的三种典型状态:泻落式、 抛落式和离心运转。
如果磨机的转速不高,全部球荷向上偏转一定角度,其中每个钢球都绕自己的轴 线转动。当球荷的倾斜角超过钢球在球荷表面上的自然休止角时,钢球即沿此斜坡滚 下。钢球的这种运动状态,叫做泻落,如图3-4-1中的(!)。在泻落式工作的磨机 中,矿料在钢球间受到磨剥作用。如果磨机的转速足够高,钢球自转着随筒体内壁作 圆曲线运动上升至一定高度,然后纷纷作抛物线下落。钢球落下的地方,叫底脚区, 其中的钢球强烈地翻滚。这种运动状况,如图3-4-1中的("),叫做抛落。在抛落 式工作的磨机中,矿料在圆曲线运动区受到钢球的磨剥作用,在底脚区受到落下的钢 球的冲击和强烈翻滚着的钢球的磨剥。倘若磨机的转速高到超过某一临界值,钢球就 贴在衬板上不再落下。这种状态叫离心运转,如图3-4-1中的(#)。发生离心运转 时,矿料也是贴着衬板的。以上这些情形,都是指磨机内装有一定数量的钢球说的。 要是磨机内只有少量的球,它们只是在磨机内的最低点摆动,并不发生上面讲的三种 情况。用拍摄磨机内的介质的运动状态来研究它的运动规律,本世纪的二十年代已经 开始,豪尔太恩、戴维斯、列文逊和我国的王仁东,都先后做过这方面的工作。
钢球作泻落式运动的力学尚缺乏研究,以后只讲抛落式的。
再详细地看看下面几张关于抛落式和离心运转的照片。

这些照片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印象:磨机内的钢球,发生抛落式运动或离心运转以 及钢球的抛落高度等等,既决定于磨机的转速,也决定于装球量。在转速为临界值的 75%时,装球愈多,钢球的抛落高度愈大。在转速等于临界值时,装球率在40%以上 才会发生离心运转。这些印象,使我们在分析钢球的运动时,必然把球荷重量和钢球 运动时的离心力作为出发点。
将前面的磨机作抛落式工作的照片简化为图3-4-4,略去了底脚区,并且 假定球作抛物落下的落回点就是它作圆曲线运动的开始点。
钢球在磨机内运动时,会产生沿着衬板下滑的相对运动。但戴维斯("!#$%)拍摄 的照片说明,如果磨机内只有钢球和水,下滑现象很明显,钢球不能上升到理论上它 应达到的高度。倘若加入砂子,滑动现象即消除。有的试验指出,当磨机内只有钢球 不加水和矿石时,球荷为10%、20%及30%都有滑动现象,球荷在40%以上时,滑动 即停止。球荷有滑动时的力学分析,R . T.胡基作过研究,H. E.娄斯(Rose)和 R . M . E.苏利范( Sullivan )也作过探讨。以后所讲的磨矿介质运动学,基本上属于 戴维斯的不涉及钢球滑动的范畴。此理论不考虑球荷的摩擦特性,忽略了同一球层中 球与球的相互影响,也忽略了各球层间的相互干扰,而且许多公式都是近似的。这些 缺点必然引出一些新的研究,但它们还不够成熟和完整,而生产中绝大多数磨机的情 况大致与戴维斯的理论相符合,因此它仍然是有关磨机计算和开展新的研究的基础。
如下图,在球荷中任意取一钢球A!,它处于球的重量"的作用下,并且有离心力 C。G的切向分力T( T = G sin a)使质点A!沿切线方向运动;G的法向分力& = cos!在第"和第#象限与离心力C的方向相同,在第$象限与C的方向相反。C与 &的合力的反力,配合上与AI接触处的摩擦系数(y),构成摩擦力F,它的方向与 T力的相反,阻止T力沿切线方向运动。当钢球与筒壁没有相对运动的情况,T力和 F力是相等的。钢球受力C和力&压着,与磨机成一整体,随磨机以同样的线速度〃 作圆曲线运动上升到A3点。在此处,力C和力&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,F = 0,切线 分力T为后面的球上升时的推力所抵消。于是,钢球脱离筒壁,成为自由的,像与水 平线成一角度并以速度〃抛出物体那样,受自身重量的作用,作抛物线下落。

当磨机转速过高时,球上升到了顶点,但离心力C比钢球重量G大,钢球就不 会下落,发生了离心运转。
当转速较低时,不到A3点,&力与C力已经相等,钢球即作抛物落下。&力与 球的重量及球的位置有关,C力与球的重量和磨机转速有关,因而钢球能够上升到的 高度决定于球荷及磨机转速,以后对此还要作详细说明。
球荷中的每一个球,都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T力和F力形成的力偶的作用, 因此都是围绕着自身的轴转动的,如图3-4(*)表示的情况。
二、球磨机的临界转速
(一)临界转速转速率
前面讲的,当磨机以线速度〃带着钢球升到A点时,由于钢球重量G的法向分力 &和离心力C相等,钢球即作抛物落下。如果磨机的速度增加,钢球开始抛落的点也由公式(4-3)可以看出,使钢球离心化所需的临界转数,决定于球心到磨机中 心的距离。最外层球距磨机中心最远,使它离心化所需的转数最少;最内层球距磨机 中心最近,使它离心化所需的转数也最多。如果取磨机内半径用公式(4-3)算的结 果作为磨机的转速,尽管最外层球已经离心化了,但其他层球仍然能够抛落,还是可 以磨细矿石。只有转数比用最外层球按公式(4-3)求得的高出很多时,全部球层才 会离心化,磨碎矿石的有用功才等于零。但是,装入的钢球希望全部能落下磨碎矿石, 如果有一部分离心化,就会使有用功减少。因此,取磨机内半径用公式(4-3)算得 的结果,说明要使最外层球也不会离心化时磨机转速的限度,就没有必要去计算使其 他层球离心化的磨机转数了。由此可见,磨机的临界转数,是使最外层球也不会发生 离心化的最高转速(转/分)。
尽管公式(4-3)是在没有考虑装球率及滑动等情况下导出的,但在采用不平滑 衬板及装球率占40 & 50%时,它仍然符合实际情形。因此,生产中都采用公式(4-3) 来计算磨机的临界转数,绝大多数磨机的转速都没有超过它。
(二)超临界转速运转
前面导出临界转数公式时,曾设摩擦力与钢球重量的切向分力相等,钢球没有滑 动。在采用不平滑衬板和装球率占40 & 50%时,这种假设是符合实际的。倘若采用摩 擦系数小的平滑衬板,又减少装球量使正压力降低,那么,摩擦力就小到不足以平衡 球荷的切向分力,钢球于是有了滑动。在这种情况下,尽管磨机的转速超过用公式(4 -3)算得的好儿倍,因为钢球有剧烈的滑下运动,它还是不会离心化。这就是磨 机超临界转速运转的实质和必要的条件。R . %,胡基在六十年代的研究指出,在适当
的条件下,磨机的转速超过!"值的20倍,钢球还不会离心化,仍然有磨矿效果。
超临界转速运转不仅在理论上突破了公式(4-3)的局限性,而且可以提高磨机 的处理能力。生产实践指出,如果应用恰当,超临界转速运转可以提高磨机的生产力, 虽然功率耗相应地增加,但比功率耗(即千瓦•时/吨)常常是降低的,如下表中的例 子。
表3-4-1南芬选矿厂提高磨机转速的工业试验结果
指 标 |
第一段 |
第二段 |
||||
球磨机实际转数(转/分) |
24 |
26 |
30.5 |
21.5 |
26 |
30.5 |
转速率+) |
85 |
93 |
108 |
75.5 |
93 |
108 |
装球量(吨) |
13.0 |
11.5 |
10.0 |
13.5 |
10.5 |
10.0 |
球荷充填率(%) |
41.1 |
36.4 |
31.8 |
42.7 |
33.2 |
31 . 8 |
球磨机利用系数(吨/米3 •时) |
|
|
|
|
|
|
1)按原矿计 |
3.49 |
4.0 |
4.46 |
2.54 |
2.73 |
2.69 |
2)按-200网目计 |
1.11 |
1.47 |
1.52 |
1.05 |
1.44 |
1 . 25 |
利用系数变化(% ) |
|
|
|
|
|
|
1 )按原矿计 |
100 |
114.4 |
127.5 |
100 |
107 |
106 |
2)按-200网目计 |
100 |
124 |
131.0 |
100 |
137 |
119.0 |
比功耗(千瓦•时/吨) |
|
|
|
|
|
|
1 )按原矿计 |
5.33 |
4.95 |
4.83 |
5.55 |
8.3 |
7.17 |
2)按-200网目计 |
16.19 |
13.5 |
14.0 |
13.5 |
13.5 |
15.4 |
比功耗变化(% ) |
|
|
|
|
|
|
1 )按原矿计 |
100 |
93.0 |
91.0 |
— |
— |
— |
2)按200网目计 |
100 |
83.5 |
86.5 |
一 |
一 |
— |
磨机的转速和装球量是影响磨机生产率的两个关键性的因素。超过!"值运转固然 可以提高磨机生产率,但要求减少装球量,而减少装球量又会使生产率降低。所以不 能片面地采用大幅度提高转速及大幅度减少装球量的办法,这反而会使生产率下降, 如下图3-4-6反映的情况。当装球率减少到25%以下,即使将转速率提高到145%, 生产率也达不到装球率为35 - 40%而转速率为110-120%的。并且转速太高,磨机振 动很厉害,也会造成危险。
要把磨机的转速提高到超过临界值,必须考虑原用的电动机的功率是否充足,传 动部件的强度是不是够。磨机转速提高后,生产率加大,和磨机构成闭路的分级机的 负荷也增加,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分级机的生产能力和效率,要不然由于分级机的限制, 效果未必好。超临界转速后,钢球与衬板之间和钢球与钢球之间有强烈的相对运动, 磨损很厉害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有用合金钢制衬板和钢球的,也有采用矿石自衬自 磨的。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都指出:用普通磨机在超临界转速下进行矿石自磨,它的 生产率可以达到在兀"以内用钢球磨矿的。衬板为特殊形状,由矿石自己去填补成一层 壳,以便节约钢材。
超临界转速运转的磨机毕竟少见,即使有,多属小型磨机。唯独在芬兰,R . T. 胡基不仅作过系统试验和理论探讨,他们还曾用2700 -3600毫米球磨进行在超临界转 速下矿石自磨的生产。
三、钢球的运动轨迹和转速率与装球率的关系
抛落式工作的磨机磨细矿石的效果,决定于它的转速率,装球率和二者的关系, 显然这些都是与钢球的运动有关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必须从分析钢球的运动入手, 在明确它们的运动轨迹的基础上,逐步阐述怎样正确地选择转速率和装球率。

这就是在坐标中的球作抛物落下的抛物线方程式。
抛物线上各特殊点的坐标
为了使抛物线能够准确地画出,必须确定它的最高点'、它与#轴的交点和落 回点B等的坐标。确定点的坐标:因"最大,故将公式(4-7)取一次导数并令它等于零,可 以找出'点的坐标汇和。
脱离点与落回点的轨迹 最大脱离角与最小球层半径
1. 脱离点与落回点的轨迹
磨机中的球荷由若干层球组成,每一层球都有一个脱离点和一个落回点"注每 一层球的',点的坐标各不相同,但它们既然都是脱离点,就都具有相同的几何条件。 同样,各落回点B,的坐标尽管也不相同,但也都符合同一个几何条件。找出这两种几 何条件,就找出了这两种转折点的连线,即脱离点与落回点的轨迹。
2. 最大脱离角和最小球层半径
由上图显然可知,愈近磨机中心的球层,它的脱离点轨迹和落回点轨迹愈靠拢, 到了磨机中心0处即汇于一点。从现象上看,愈靠近磨机中心的球层,它的圆运动和 抛物线运动相互干扰愈厉害,以致二者几乎不可分。因此,最内球层的半径% &必有一 极限值,小于它,球层即无明显的圆运动和抛物运动。这个极限值叫做最小球层半径 (%最小),可将它导出如下。
根据上面讲的情况可知,为了保证最内层球也能处于抛落状态(即所有球层都是 抛落的),装球率与转速率必有一确定关系。而且这种关系又必有临界点,过了这种临 界点,磨机的转速不足以使最内层球作抛落,钢球于是处于泻落状态。这里只将用计 算结果绘制的曲线表示如下图。图中表明了装球率、转速率和球层半径的关系,也表
1. 磨机内的各区域与球荷切面积
(1)磨机内钢球分布的区域和各区域的磨矿作用 在详细地分析磨机内钢球的运动规律之后, 确地画出,如图3-4-10。从图中明显地看出,
(1) 钢球作圆运动区——图中画实影线的部分,钢球都作圆运动,矿石被钳在钢球 之间受磨剥作用。
(2) 钢球作抛物落下区——图中画虚影线的部分,表明钢球纷纷下落的区域。在钢 球下落的过程中,没有磨着矿石,直至落到用落回点轨迹BB2表示的底脚时。钢球才 对矿石起冲击作用。
(3) 肾形区——靠近磨机中心的部分,钢球的圆运动和抛物线运动已难明显地分 辨。在未画影线形状如肾的区域中,钢球仅作蠕动,磨矿作用很微弱。当装球较多而 转速又不足以使它们活跃地运动时,肾形区就较大,磨矿效果也较差。
(4) 空白区——在抛物落下区之外的月牙形部分,为钢球未到之处,当然没有磨矿 作用。转速不足时,钢球抛落不远,空白区就较大。转速过高,钢球抛得远,空白区 虽然小,但钢球直接打衬板会造成严重磨损,磨矿效果也差。
磨机内的分区不仅如此明显,而且能定量地计算出它们的范围,下面讲的球荷切 面积可作说明。
免责声明: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,为了传递信息,我们转载部分内容,尊重原作者的版权。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,并非商业用途。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。